公孫龍的哲學命題,見之于他本人著作的有三,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白馬非馬;堅白離。其中以白馬非馬比較著名,故本書以白馬非馬為代表,論述他的哲學。(1)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公孫龍在《指物論》里說:“物莫非指,而指非指?!惫珜O龍...[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公孫龍的哲學命題,見之于他本人著作的有三,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白馬非馬;堅白離。其中以白馬非馬比較著名,故本書以白馬非馬為代表,論述他的哲學。(1)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公孫龍在《指物論》里說:“物莫非指,而指非指?!惫珜O龍...[繼續(xù)閱讀]
堅指一塊石子的硬度,白指一塊石子的顏色。堅白離是說石子的硬與白是分離的。公孫龍的論證是:“視不得其所堅而得其所白者,無堅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堅者,無白也?!盵1]用眼看,是看不到硬而只能看見白的顏色,此時白顯而堅...[繼續(xù)閱讀]
天人感通,是周易的基本思想?!断缔o》上說: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于此。天下之故即天下事物,天下之至神指神妙至極之變,易有神妙至極之變,故與萬物相感通?!断特浴酚终f:天地感...[繼續(xù)閱讀]
《洪范》提出了一個“政配五行”的思想體系?!逗榉丁返闹饕獌?nèi)容是所謂的九疇。疇是類、項的意思,九疇就是九類、九項?!逗榉丁返牡谝豁検俏逍?第二項是五事,第三項是八政,第四項是五紀,第五項是建皇極,第六項是三德,第七...[繼續(xù)閱讀]
鄒衍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陰陽五行家。其學說涉及兩個方面,地理和歷史。關(guān)于地理,鄒衍認為,儒者所謂中國,僅是天下八十一分之一,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nèi)自有九州,即大禹治水時所分的九州,但這是小九州。赤縣神州之外,像中...[繼續(xù)閱讀]
《呂氏春秋》的《十二紀》相當于通常所說的內(nèi)篇,而《八覽》《六論》則相當于外、雜篇。從思想體系上看,《呂氏春秋》兼取儒、道、墨、法、陰陽,后世稱為雜家。其陰陽五行的思想主要見于《十二紀》。呂氏的《十二紀》體例...[繼續(xù)閱讀]
法、術(shù)、勢三者結(jié)合,而以法為核心,這是先秦法家政治哲學的核心,這一思想體系,是由韓非在總結(jié)前期法家思想的基礎(chǔ)上完成的。在這里,所謂法,是指官方的法律、法令條文;所謂術(shù),是指君主駕馭君臣的統(tǒng)治術(shù);所謂勢,是指勢位、威勢...[繼續(xù)閱讀]
先秦儒家只談義利,而未談公私。盡管他們所謂的義,其實也就是公,所謂利,其實也就是私,但公私作為一對思想范疇,在《論語》和《孟子》里均未出現(xiàn)。荀子雖提出以公義勝私欲,但沒有展開。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首先辯析公私問題...[繼續(xù)閱讀]
在先秦,法家人物都確認歷史是不斷變化的。或者說歷史是進化的,如果不變化,就談不上更古,不更古就無所謂變法。所以歷史變化論或歷史進化論是法家法治的理論依據(jù)。商鞅在《商君書·開塞》篇把歷史區(qū)分為上世、中世和下世三...[繼續(xù)閱讀]
商鞅沒有提出關(guān)于人性的思想,但就其治國不能把人民當作良民來治,要把人民當成奸民來看,他無疑認為人性是惡的,以其性惡,故需制定完善的刑法,使其不得為非。如以人性為善,法治就沒有人性論的根據(jù)了。韓非則繼承了荀子的性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