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貝殼
學習中心
首頁
百科
漢語
翻譯
專業(yè)
圖片
醫(yī)學
人物
科普
歷史
名言
教育
搜 索
1895年6月7日,日軍占領臺北。17日,日本殖民當局首任總督樺山資紀在臺北總督府舉行 “始政” 儀式,正式宣布在臺灣建立殖民統(tǒng)治。圖為臺北總督府及守衛(wèi)日軍
所屬欄目:
中國抗日戰(zhàn)爭
......(本文共 0 字 , 1 張圖)
[閱讀本文] >>
推薦內容
89年2月11日,明治政府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該憲法規(guī)定:“日本帝國是由萬世一系的天皇統(tǒng)治”,“天皇是國家元首,總攬統(tǒng)治權”,“天皇統(tǒng)帥陸、海軍”,“天皇宣布交戰(zhàn)、媾和以及締結條約”等。明治憲法把天皇的權力推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是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明治天皇睦仁在其施政綱領《五條誓文》和《宸翰》(御筆信)中,明確提出了日本對外擴張的總方針:“繼承列祖列宗的偉業(yè)”,“安撫汝等億兆,欲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于四方”
85年,福澤諭吉在《時事新報》上發(fā)表名為《脫亞論》的文章,提出了“脫亞入歐論”。反映了日本的社會思潮開始轉向對外擴張
90年,日本首相山縣有朋拋出“主權線”(國家疆域)、“利益線”(與國家主權線的安全緊密相關區(qū)域)理論,公然將朝鮮和中國視為日本的“利益線”,露骨地表達了對外擴張的企圖,標志著日本對外擴張“大陸政策” 的形成
明治政府抓緊改革封建軍制,建立近代化軍隊,積極擴軍備戰(zhàn)。1873年頒布《征兵令》,在“國民皆兵”口號下,強征大批青年,建立常備軍。這支軍隊稱為“皇軍”,即天皇的軍隊。19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政府一面修改 《征兵令》,將全國青壯年完全編入軍事體制; 一面增加軍費,擴充陸、海軍隊伍,加快了擴軍備戰(zhàn)的步伐。圖為1884年日本出版的《征兵令解》。
日本在軍制改革的同時,對軍事機構也進行了改革。1872年,廢兵部省,分設陸軍省和海軍省。陸軍省長官為陸軍大臣,執(zhí)掌制定軍事政策的大權。圖為陸軍省舊址
74年,日本公然發(fā)兵進攻中國臺灣,拉開了武力侵略中國的序幕。圖為1874年侵略臺灣的日軍
74年日軍入侵臺灣時,遭到了臺灣人民的抗擊。這是武裝抗日的臺灣少數民族同胞
75年后,日本開始把中國作為主要假想敵,提出日本對外擴張的主要敵手是“鄰邦清國”。日本多次進行以中國軍隊為假想敵的實戰(zhàn)大演習。圖為1892年10月日軍進行大演習時,設于日本櫪木縣的大本營
93年5月22日,明治天皇頒布《戰(zhàn)時大本營條例》,規(guī)定由天皇直接領導和統(tǒng)轄的最高統(tǒng)帥部——大本營,作為領導指揮戰(zhàn)時海、陸軍的最高軍令機關。1894年6月5日大本營在東京正式成立。圖為最初設在東京的大本營外景
圖片
更多
政區(qū)
郵票
美術
佛像
昆蟲
瓷器
鳥類
敦煌
書法
茶具
本草
蝴蝶
銅鏡
長征
動物
平涼
古硯
陶瓷
鈞瓷
蓮花
東華
名畫
蜀窯
銀幣
酒具
恐龍
元寶
貨幣
彩石
旗幟
丑角
木雕
名塔
名城
漆畫
油燈
木蘭
名園
硯石
臨界
銅元
硬幣
錫器
印章
名寺
野瓷
鑄幣
梅花
名樓
名橋
名窟
宇宙
茶史
墨盒
收藏
撲克
名觀
扇骨
墨跡
名祠
茶品
窯洞
養(yǎng)兔
名陵
煙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