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以前,錢幣界對順治錢的研究基本停留在簡單概括的階段。近代錢幣學大師丁福寶先生在他的《歷史古錢圖說》一書中曾經(jīng)刊載過部分順治錢拓片,但由于當時人們尚未對順治錢進行深入的研究,《歷代古錢圖說》只是泛泛...[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20世紀70年代以前,錢幣界對順治錢的研究基本停留在簡單概括的階段。近代錢幣學大師丁福寶先生在他的《歷史古錢圖說》一書中曾經(jīng)刊載過部分順治錢拓片,但由于當時人們尚未對順治錢進行深入的研究,《歷代古錢圖說》只是泛泛...[繼續(xù)閱讀]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號淑勒貝勒),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出生于建州左衛(wèi)蘇克素護部赫圖阿拉城(今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明萬歷十一年(1583)以父、祖遺甲13副起兵,“自中稱王”,歷經(jīng)30多年的兼并爭斗,最終統(tǒng)一女真各部,推動了女...[繼續(xù)閱讀]
明朝末年,國民經(jīng)濟瀕臨崩潰,宦官掌權(quán),橫征暴斂,人民負擔極重。崇禎元年開鑄的“崇禎通寶”,開始規(guī)定每鑄錢一文,用銅兩錢。力圖恢復嘉靖,隆慶舊制,但并沒有維持下去,因為明朝末期社會弊端嚴重,朝廷財政幾近崩潰。各地錢局大...[繼續(xù)閱讀]
順治單字紀局式又名順治二式,是繼順治一式(仿古式)后的第二類順治錢,其鑄造形式類似唐代的會昌開元(錢背由1個單一漢字記載其鑄錢局),法定重量增至1錢2分,1千文折銀1兩。該類順治錢開始鑄造的時間,各處史料均不統(tǒng)一。乾隆年間...[繼續(xù)閱讀]
順治“一厘”式錢又名順治三式錢,是繼順治仿古式、單字紀局式之后的第三種形式的順治錢?!肚宄ㄖ尽份d:“(順治)八年準于各幣政使駐地之省城量留一局,其余各鎮(zhèn)及湖廣之荊州等府局俱停止,十年復開密云、薊、宣、陽和、臨...[繼續(xù)閱讀]
順治中后期,由于各府、鎮(zhèn)地方錢局所鑄錢幣大小輕重不一,奸商利用制錢重量和成色差距非法牟利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為了便于管理,順治十四年(1657)戶部責令各省、鎮(zhèn)錢局停鑄各類順治舊錢,僅由中央戶部寶泉局和工部寶源局鑄“新錢...[繼續(xù)閱讀]
順治“滿漢文”式又名順治五式,是順治錢中最晚出現(xiàn)的一種鑄幣類型,據(jù)《制錢通考》所載,順治十七年(1660)戶部提淮重開十五個地方錢局,并按照順治四式的規(guī)格開鑄新錢,每文重1錢4分,其背文由穿右省府局漢文局名和穿左滿文局名組...[繼續(xù)閱讀]
按《制錢通考》所載,順治時期全國先后有25個錢局鑄過單字紀局錢。其中包括戶部寶泉局鑄右“戶”、上“戶”,順治二年開鑄。工部寶源局鑄右“工”、上“工”,順治二年開鑄。直隸薊州鎮(zhèn)局鑄右“薊”、上“薊”,順治二年開鑄...[繼續(xù)閱讀]
順治仿古式錢(包括記值類、光背類和背符號類)與其它式順治錢有很大不同,沒有任何紀局標識。各種文獻對順治仿古式錢的記載甚少,《東亞錢志》載:“順治元年十月,定都北京,于戶部設(shè)寶泉局,于工部設(shè)寶源局,鑄順治通寶錢,使用漢...[繼續(xù)閱讀]
順治紀局式錢包括單字紀局式錢、“一厘”式錢、滿文式錢和滿漢文式錢。從順治單字紀局式開始直至清末,各代制錢均在錢背鑄有明顯的局名標識,這一舉措不但方便了當時中央對各個地方錢局鑄幣的管理,而且為后人研究清代整個...[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