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頸動脈硬化性內膜病變1.局限性血管內膜病變頸動脈硬化早期,病變局限于內膜層。超聲檢測發(fā)現(xiàn)內膜層粗糙,伴節(jié)段性增厚、回聲不均勻和不連續(xù)改變。IMT≥1.0mm(如圖3-3-1A)。2.彌漫性血管內—中膜病變在內膜不均勻增厚的基礎上...[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一)頸動脈硬化性內膜病變1.局限性血管內膜病變頸動脈硬化早期,病變局限于內膜層。超聲檢測發(fā)現(xiàn)內膜層粗糙,伴節(jié)段性增厚、回聲不均勻和不連續(xù)改變。IMT≥1.0mm(如圖3-3-1A)。2.彌漫性血管內—中膜病變在內膜不均勻增厚的基礎上...[繼續(xù)閱讀]
當動脈內膜損害進一步加重,血液中的脂質沉積于內膜下,血細胞的聚集,使動脈內膜明顯增厚,當IMT>1.5mm,在血管腔內形成凸出于內膜表面的組織結構,即動脈硬化斑塊。斑塊的顯微組織結構包括,表面致密的纖維帽(如圖3-3-3A)(并與深層...[繼續(xù)閱讀]
頸動脈狹窄和閉塞是頸動脈硬化病變發(fā)展的嚴重階段。對于頸動脈狹窄的治療方法有藥物和外科手術或介入治療,早期發(fā)現(xiàn)頸動脈狹窄的患者,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是減少頸動脈缺血性腦血管病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的關鍵。頸動脈超聲由...[繼續(xù)閱讀]
1.生理性發(fā)育不對稱文獻報道正常人群中50%~73%雙側椎動脈發(fā)育不對稱。聲像圖表現(xiàn)為雙側椎動脈管徑不一致(相差0.5mm±0.04mm),一側相對較小,但管壁結構正常,而且從鎖骨下動脈發(fā)出至椎間隙段、枕段的全程管徑卻一致(如圖3-4-1)。圖...[繼續(xù)閱讀]
1.椎動脈開口處狹窄椎動脈從鎖骨下動脈分支處內徑即明顯減小,彩色血流聲像圖表現(xiàn)為五彩混疊的血流顯像。多普勒頻譜檢測,在狹窄段測得異常升高的血流速度,狹窄遠段(椎間隙段或枕段)流速下降,伴低阻力型血液動力學改變(如圖...[繼續(xù)閱讀]
1.近段血管閉塞沿椎動脈開口處上行掃查,或沿椎動脈椎間隙段下行掃查至開口處,可以觀察到椎動脈固有的管腔結構,但在彩色血流顯像條件下卻無血流信號。此處需要指出的是,采用高頻線陣探頭容易出現(xiàn)假陽性結果,應轉換低頻凸陣...[繼續(xù)閱讀]
1.華揚.實用頸動脈與顱腦血管超聲診斷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168~1932.華揚,凌晨,段春等.雙功能彩超與經顱多普勒超聲對頸內動脈重度狹窄或閉塞的診斷價值.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0,9(7):701-7043.徐永革,周定標.有癥狀頸動脈粥樣硬...[繼續(xù)閱讀]
四肢靜脈可分為淺和深兩類。淺靜脈走行于皮下組織內,一般稱為皮下靜脈。淺靜脈不與動脈伴行而有其特殊的行徑和名稱。深靜脈多走行于深筋膜的深面并與同名動脈相伴而行,因而也常稱為并行靜脈。淺靜脈和深靜脈之間常通過交...[繼續(xù)閱讀]
一、患者體位患者取仰臥位,上肢做外展姿勢。二、探頭鎖骨下靜脈一般使用5MHz的凸陣探頭或扇掃探頭,有時也可用3.5MHz的探頭觀察其近心段;其他上肢靜脈因比較表淺,故使用7.5MHz或10MHz的線陣探頭即可。三、探測步驟1.鎖骨下靜脈在...[繼續(xù)閱讀]
一、體位下肢靜脈的清晰顯示應以它的足夠膨脹為前提。一般來說,站立位較臥位更適合下肢靜脈的檢查,尤其對靜脈反流、管壁結構和細小血栓的觀察。也可取臥位(頭高腳低)或坐位檢查。二、探頭一般使用5~7MHz線陣探頭,有時對肢...[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