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經脈即手三陰經(肺、心包、心),手三陽經(大腸、三焦、小腸),足三陽經(胃、膽、膀胱),足三陰經(脾、肝、腎)的總稱,它們是經絡系統(tǒng)的主體,故又稱之為“正經”。1.十二經脈的命名十二經脈的名稱是古人根據陰陽消長所衍化的...[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十二經脈即手三陰經(肺、心包、心),手三陽經(大腸、三焦、小腸),足三陽經(胃、膽、膀胱),足三陰經(脾、肝、腎)的總稱,它們是經絡系統(tǒng)的主體,故又稱之為“正經”。1.十二經脈的命名十二經脈的名稱是古人根據陰陽消長所衍化的...[繼續(xù)閱讀]
奇經八脈即別道奇行的經脈,有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共8條,故稱奇經八脈?!捌妗庇小爱悺钡囊馑?即奇特、奇異,表明了它們與十二經的不同,奇經八脈不隸屬于十二臟腑,也無表里配合關系,但...[繼續(xù)閱讀]
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各自別出一絡,加上脾之大絡,共計15條,稱為十五絡脈,分別以十五絡所發(fā)出的腧穴命名。十二經的別絡均從本經四肢肘膝關節(jié)以下的絡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經脈,即陰經別走于陽經,陽經別走于陰經。任脈之絡...[繼續(xù)閱讀]
十二經別是十二正經離、入、出、合的別行部分,是正經別行深入體腔的支脈。十二經別多從四肢肘膝上下的正經別出(離),經過軀干深入體腔與相關的臟腑聯系(入),淺出于體表上行頭項部(出),在頭項部,陽經經別合于本經的經脈,陰經...[繼續(xù)閱讀]
十二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濡養(yǎng)筋肉骨節(jié)的體系,是十二經脈的外周連屬部分。十二經筋的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結聚于關節(jié)、骨骼部,走向軀干頭面,行于體表,不入內臟,其有剛筋、柔筋之分,剛(陽)筋分布于項背和四肢外側,以手足...[繼續(xù)閱讀]
十二皮部是十二經脈功能活動反映于體表的部位,也是絡脈之氣散布之所在。十二皮部的分布區(qū)域,是以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分布范圍即十二經脈在皮膚上的分屬部分為依據而劃分的。故《素問·皮部論》指出:“欲知皮部,以經脈為紀考...[繼續(xù)閱讀]
1.溝通聯系作用人體由五臟六腑、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皮肉筋骨等器官和組織構成的,它們雖然各有不同的功能,但又共同組成了有機的整體活動。而使人體全身內外、上下、前后、左右之間相互聯系,保持協調統(tǒng)一,主要是依賴經絡...[繼續(xù)閱讀]
【循行路線】手太陰肺經起于中焦,向下絡于大腸,回過來沿著胃上口穿過膈肌,入屬肺,從肺系橫行出于胸壁外上方,出腋下,沿上肢內側前緣下行,過肘窩入寸口上魚際,直出拇指橈側端少商穴。其分支從前臂列缺穴處分出,沿掌背側走向...[繼續(xù)閱讀]
【循行路線】手陽明大腸經起于食指橈側端(商陽穴),經過手背行于上肢背側前緣,上肩,至肩關節(jié)前緣,向后與督脈在大椎穴處相會,再向前下行入鎖骨上窩(缺盆),進入胸腔絡肺,通過膈肌下行,入屬大腸。其分支從鎖骨上窩上行,經頸部至...[繼續(xù)閱讀]
【循行路線】足陽明胃經起于鼻翼兩旁迎香穴,夾鼻上行,至鼻根部,與足太陽膀胱經相交于目內眥,向下沿鼻柱外側,入上齒中,還出,環(huán)繞嘴唇,在頦唇溝承漿穴處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頜骨后下緣經下頜角上行過耳前,沿發(fā)際,到額前神庭穴。...[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