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氏現(xiàn)象(Chungphenomenon)又稱P波手風琴現(xiàn)象、非時相性房性差異性傳導,1972年由Chung首先提出而得名。這是一種與異位期前收縮或房性并行心律相關的一種心電信息,約占12萬份心電圖中的0.1%,動態(tài)心電圖檢出率比此要高,但至今尚未有發(fā)...[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鐘氏現(xiàn)象(Chungphenomenon)又稱P波手風琴現(xiàn)象、非時相性房性差異性傳導,1972年由Chung首先提出而得名。這是一種與異位期前收縮或房性并行心律相關的一種心電信息,約占12萬份心電圖中的0.1%,動態(tài)心電圖檢出率比此要高,但至今尚未有發(fā)...[繼續(xù)閱讀]
早期復極綜合征(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ERS)是由部分心肌提前復極,造成復極不均勻而形成的ST段自J點處上斜型抬高,ST-T改變,運動可使ST段回降到基線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心電信息綜合征。一般認為屬于良性先天性心臟傳導或心電信息變...[繼續(xù)閱讀]
一、同義名遺傳性早期復極綜合征(hereditary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HERS),又稱家族性早期復極綜合征、先天性早期復極綜合征。二、溯源與發(fā)展1936年Shiplay等首先報道,后有Meyer和Golmdman將其命名為早期綜合征(earlyreporizationsyn-drome,ERS),20世...[繼續(xù)閱讀]
一、同義名Tv1>Tv5綜合征、Tv1>Tv6綜合征、Tv1·Tv2>Tv5·Tv6綜合征。二、溯源與發(fā)展1955年首由Rritz等報告,T波在左胸導聯(lián)呈平坦或輕度倒置形,而在右胸導聯(lián)直立,可能是左心室缺血的最早征象。隨后,如1965年Castle等及法國、蘇聯(lián)、美...[繼續(xù)閱讀]
一、同義名TⅠ<TⅢ綜合征。二、發(fā)病機制額面導聯(lián)的QRS-T夾角在正常人不超過30°,也就是說,在正常人T波的方向與QRS主波方向基本一致,但也有一些例外。Ⅰ導聯(lián)T波比較恒定,多呈直立。Ⅲ導聯(lián)的T波變化較大,正常情況下,T波的方向不...[繼續(xù)閱讀]
一、同義名SⅠSⅡSⅢ綜合征(SⅠSⅡSⅢsyndrome)又稱S1S2S3綜合征、3S綜合征、假性電軸左偏、左前分支阻滯變異型。二、溯源與發(fā)展SⅠSⅡSⅢ綜合征是指QRS終末向量指向右上,額面電軸為-90°~-150°,在三個標準導聯(lián)都出現(xiàn)明顯S波的一組心...[繼續(xù)閱讀]
一、同義名戶山-鈴木綜合征(Toyama-Suzukisyndrome),TS綜合征,室間隔肥厚。二、溯源與發(fā)展戶山-鈴木綜合征是由日本學者戶山(Toyama)和鈴木(Suzuki)二人1967年首先描述的,與不典型冠心病和心肌病,尤其是肥厚型心肌病有密切關系的一組心電...[繼續(xù)閱讀]
一、同義名兩點半綜合征(half-past-twosyndrome)又稱鐘表兩點半綜合征、兩點半鐘綜合征。二、溯源與發(fā)展1968年首先由Schamrooth把額面QRS與T波電軸夾角明顯增大,QRS電軸指向+90°(比喻為時鐘的長針),T軸指向-30°(比喻為時鐘的短針),其形態(tài)猶...[繼續(xù)閱讀]
一、同義名孤立性T波倒置綜合征(isolateddivertedTwavesyndrome)又稱心尖現(xiàn)象、孤立性負T綜合征。二、溯源與發(fā)展該征由Bartter在1963年首先描述,多見于正常瘦長型青年人,僅見V4導聯(lián)T波倒置而無任何臨床癥狀,為T波的正常變異性變化。三、...[繼續(xù)閱讀]
一、同義名Kearns-Sayre綜合征(Kearns-Sayresyndrome)又稱Kearns綜合征、Barnard-Scholz綜合征、眼肌麻痹伴房室阻滯、眼外肌麻痹-色素性視網(wǎng)膜炎-心臟阻滯綜合征、眼肌麻痹-視網(wǎng)膜變性綜合征。二、溯源與發(fā)展1986年首由Bristowe描述,1958年Kearn...[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