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國名。見《新唐書·地理志》附“廣州通海夷道”。故地在今波斯灣頭幼發(fā)拉底河口的伍本賴。638年弼斯羅城建成前,為波斯灣頭主要港口,與中國有交通往來。后因地勢卑濕另建弼斯羅城,11世紀中又在烏剌附近建新城,烏剌逐漸衰廢...[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古國名。見《新唐書·地理志》附“廣州通海夷道”。故地在今波斯灣頭幼發(fā)拉底河口的伍本賴。638年弼斯羅城建成前,為波斯灣頭主要港口,與中國有交通往來。后因地勢卑濕另建弼斯羅城,11世紀中又在烏剌附近建新城,烏剌逐漸衰廢...[繼續(xù)閱讀]
古國名。見《大唐西域記》、《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和《宋高僧傳》。故地在今印度奧里薩(Orissa)邦。玄奘游學(xué)印度時曾至其地。據(jù)《宋高僧傳》“釋蓮華傳”和“釋般若傳”,其王曾于貞元十一年(795)親自書寫《嚴華經(jīng)》后分40卷...[繼續(xù)閱讀]
中亞古國名。始見于《漢書·西域傳》,略稱烏弋?!逗鬂h書·西域傳》亦作排持。約前128年,安息以北塞人諸部為西遷月氏所迫,進入安息境內(nèi),占有德蘭癸亞那和阿拉科西亞兩郡之地。安息王米特拉達提二世(MithradatesⅠ,前124~前87年在...[繼續(xù)閱讀]
古國名。首見于《島夷志略》。法顯《佛國記》作耶婆提,《唐書》稱訶陵,《諸蕃志》作阇婆。元時始稱爪哇國。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唐宋時與中國關(guān)系密切。元初時與元朝交惡,元廷遣史弼、高興征之,終不能制。明初復(fù)與中國友...[繼續(xù)閱讀]
古國名。見《梁書·海南諸國列傳》、《隋書·南蠻列傳》和《通典》等。漢文古籍亦作單單、呾呾洲、旦旦等。故地或以為在今新加坡附近,或以為在今馬來西亞馬來亞西岸之天定(Dinding),一般以為應(yīng)在其東岸之吉蘭丹州一帶。該國...[繼續(xù)閱讀]
古國名。見《諸蕃志》。宋至明古籍亦作蜜徐籬,密乞兒,米西兒,迷西耳,密昔兒,密思兒等,均為Misr的音譯。埃及本名。埃及于640—1517年間先后處在阿拔斯王朝(640—969)、法蒂瑪王朝(969—1171)、阿尤布王朝(1171—1250)和馬木路克王朝(1...[繼續(xù)閱讀]
古國名。始見《酉陽雜俎》。《諸蕃志》作勿廝離,《島夷志略》作麻呵斯離,《元史》作毛夕里或木發(fā)里等。故地即今伊拉克西北部的摩蘇爾。地扼古代絲綢之路由伊朗通往小亞細亞與地中海要道,為底格里斯河上游大埠。《嶺外代...[繼續(xù)閱讀]
古國名。見《新唐書·西域傳》,亦作過利、貨利習(xí)彌、火辭彌?!洞筇莆饔蛴洝纷髫浝?xí)彌伽,《元史·西北地附錄》作花剌子模?;蛞詾榧础妒酚洝ご笸饌鳌分O潛,《魏書·西域傳》之呼似密,故地在今蘇聯(lián)咸海南岸基發(fā)一帶及錫爾...[繼續(xù)閱讀]
古國名。見《東西洋考》、《明史·外國傳》?!逗勔婁洝泛汀逗d洝纷黢R神。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南部馬辰一帶。南加里曼丹封建王國。原是爪哇麻喏巴歇王國與淡目蘇丹國的領(lǐng)地。16世紀下半葉開始脫離爪哇而獨立...[繼續(xù)閱讀]
①又稱打嗹。清季對奧地利的俗稱。或音譯為奧斯馬加、歐塞特利阿、奧地利亞等,簡稱奧國。奧地利商船于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始來華貿(mào)易,因其“海舶來粵者用白旗,上畫一鷹二頭”、“與單鷹國(普魯士)為兄弟”,粵人故名之。清...[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