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反切產(chǎn)生以前注音的方法漢字盡管諧聲字占大多數(shù),但還不是純粹的表音文字,諧聲字的聲符跟被諧字的讀音往往不完全一致,所以要知道一個字怎么讀,需要有注音。遠在東漢時期,一些文字學家和注釋古書的古典文獻學家如賈逵、...[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3.1 反切產(chǎn)生以前注音的方法漢字盡管諧聲字占大多數(shù),但還不是純粹的表音文字,諧聲字的聲符跟被諧字的讀音往往不完全一致,所以要知道一個字怎么讀,需要有注音。遠在東漢時期,一些文字學家和注釋古書的古典文獻學家如賈逵、...[繼續(xù)閱讀]
4.1 雙聲與疊韻漢語在上古就有不少雙聲詞和疊韻詞。凡兩字相連,聲母相同的,我們稱之為“雙聲”。凡兩字相連,韻母的元音和韻尾相同,而且聲調也相同的,我們稱之為“疊韻”,介音有無,則不論[1]。前者如“參差”(cēncī),兩字聲同...[繼續(xù)閱讀]
5.1 韻書的起源韻書源起于魏晉時期。魏晉以前只有字書和訓詁書。字書包括兩類:一類是《倉頡篇》、《急就篇》之類編為韻語的雜字書;一類是按字的形體偏旁分部編排的字書,那就是許慎的《說文解字》。訓詁書是解釋字義、詞...[繼續(xù)閱讀]
6.1 《切韻》編制的體例《切韻》共五卷,全書以四聲為綱,按四聲分別排列韻字。平聲字多,所以分為兩卷,上聲、去聲、入聲則各為一卷。每一聲內各分為若干韻,凡同韻的字都類聚在一起。平聲上有二十六韻,平聲下有二十八韻,上聲...[繼續(xù)閱讀]
7.1 唐代的增修本《切韻》唐代文人用力于詩賦,韻書的用處增多;同時科舉以詩賦取士,也需要有一部韻書作為一般押韻的準則;所以陸法言《切韻》大為盛行。可是陸法言書所著重的是分辨聲韻,所收的文字和義訓并不詳備,要作為依...[繼續(xù)閱讀]
8.1 唐人《歸三十字母例》前面我們已經(jīng)講過《切韻》的聲類有三十五類,那是應用反切系聯(lián)法歸納出來的,《切韻》書中并沒有聲母的名稱直到唐代才有字母的標目。敦煌千佛洞(莫高窟)所出古籍中有晚唐人所寫《歸三十字母例》...[繼續(xù)閱讀]
9.1 《廣韻》四聲韻部《廣韻》是宋真宗時陳彭年、丘雍等根據(jù)唐本《切韻》所增修的。卷首題“陸法言撰本,長孫訥言箋注”,又列舉增字諸家姓名,有郭知玄、關亮、薛峋、王仁煦、祝尚丘、孫愐、嚴寶文、裴務齊、陳道固等人。...[繼續(xù)閱讀]
訓詁學既然是研究詞義的學問,其研究的對象主體即是古代的書面上的語言材料,而現(xiàn)代方言的口語資料也在參考之列。要研究古代的書面語,應當具備文字、詞匯、語法以及語音史的基本學識,掌握語言文字一般的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從事整...[繼續(xù)閱讀]
漢語歷史久遠,有文字的記載已經(jīng)四千多年,而語言卻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不斷地有變化。春秋戰(zhàn)國以前,一個字大都是一個詞。春秋戰(zhàn)國以后,構詞法有了發(fā)展,雙音詞逐漸多起來,字在增加,字義也有引申和變遷。想要了解古書中的詞義不能...[繼續(xù)閱讀]
漢代是訓詁學蓬勃發(fā)展的時期,由于秦末社會的動蕩,語言起了很大變化,先秦古籍多憑口耳傳受,用隸書寫出,世稱為今文經(jīng)。而從漢武帝以后前代的古文經(jīng)出現(xiàn)日多,其中多古字古義,不盡為人所識,因此就有訓詁學家為之注釋。但在西漢...[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