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幣數量詞。《明會典》: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令照嘉靖錢式鑄洪武至正德九號錢,每號(年號)一百萬綻,每綻5000文,是5000文錢為明“一綻”之數。也稱“一錠”。...[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鑄幣數量詞。《明會典》: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令照嘉靖錢式鑄洪武至正德九號錢,每號(年號)一百萬綻,每綻5000文,是5000文錢為明“一綻”之數。也稱“一錠”。...[繼續(xù)閱讀]
古代計數單位,周代祭祀時所用一種草名“郁”,以10葉穿綴一起為“一貫”,120貫為“一筑”。...[繼續(xù)閱讀]
南宋紙幣制度。咸淳年間所發(fā)行的“見錢關子”,每貫折錢770文,而十八界交子每道折錢257文,三道折見錢關子一貫,是當時規(guī)定十八界交子,一交為“一道”,一道折錢257文,三道折771文,同見錢關子折錢之數。...[繼續(xù)閱讀]
古重量單位之一等。以標準黍粒10粒的重量為“絫”,10絫為“一銖”,24銖為“一兩”。...[繼續(xù)閱讀]
古代貨幣計算單位。漢代稱千錢為“一緡”?!熬嚒?本指絲繩,后因用繩穿錢,以1000為單位,故徑稱1000錢為“一緡”。漢武帝采用楊可議,下“告緡令”,使人揭發(fā)富人財產所值錢數,以“緡”為單位。隱匿不納稅之錢,每緡罰錢120文,富商...[繼續(xù)閱讀]
①古代定型定重的充當貨幣的金、銀。有貝形、束腰形、馬鞍形、籃型等等。重量以“兩”計算,金錠一錠自一兩至五十兩不等;銀錠自一兩至五百兩不等,最大的銀錠重1600余兩,鑄于明正德年間(1506——1521)。②元代紙幣五十貫值錢五...[繼續(xù)閱讀]
漢武帝時,為征賦稅,針對富商隱匿財產不報等社會弊端,發(fā)布“告緡令”,每千錢出一算,商人倍之。告發(fā)屬實,則半歸首告人、半歸官府。“一算”為120文。...[繼續(xù)閱讀]
①古代重量單位。一鍰之重眾說不一,《尚書》說,“重十一銖五絫二黍”。東漢賈逵、鄭玄認為一鍰之重為一百六十銖;而馬融,王肅認為一鍰一百四十四銖。至今無確解。②楚國金幣“郢爰”、“陳爰”增“金”旁。...[繼續(xù)閱讀]
古代重量單位?;蜃鳌耙纭薄R绘勚匾嘤卸f,《孟子·梁惠王下》:“雖萬鎰,必使玉人雕琢之”。其注云“二十兩為鎰”;《孟子公孫丑下》:“餽七十鎰?!逼渥⒃?“古者以一鎰為一金,一鎰是為二十四兩也?!?..[繼續(xù)閱讀]
清·康熙通寶之“通”字,“之”旁有“一點”和“二點”之區(qū)別,是區(qū)別“康熙通寶”羅漢錢和普通錢的重要標志。羅漢錢“通”字“之”旁一點兒,而普通錢“通”字“之”旁,一般為雙點兒。一點“通” 對照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