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五四”運動前后從北京推向全國的一場劃時代的文體改革運動,是“五四”運動的主要內容之一。它提倡書面語不用文言,改用白話(或語體)。白話文運動首先在“文化革命”的口號下發(fā)動,進而在“思想革命”中發(fā)展,是“五四...[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919年“五四”運動前后從北京推向全國的一場劃時代的文體改革運動,是“五四”運動的主要內容之一。它提倡書面語不用文言,改用白話(或語體)。白話文運動首先在“文化革命”的口號下發(fā)動,進而在“思想革命”中發(fā)展,是“五四...[繼續(xù)閱讀]
王力談“白話文運動”的文章。原載《中國語文》1979年第3期,收入《文集》第20卷。本文在于說明白話文運動的意義。1919年的“五四”運動是一場文化革命運動,是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一種表現形式,白話文運動是“...[繼續(xù)閱讀]
指廣東省內漢語方言的三大系統之一。主要的地域包括廣州、番禺、南海、順德、新會、臺山、中山、開平、恩平、三水、高要、德慶、郁南、羅定、東莞、增城、寶安,在《漢語音韻學》中又稱“粵音系”(包括廣東大部以及廣西南...[繼續(xù)閱讀]
與“文言音”相對。指一般人的口語語音,也就是沒有受官話影響或文言音(讀書音)影響的口語語音。例如吳語“問”字的白話音是[],讀書音是[]。一般說來,白話音比文言音更能存古。例如“新婦”(兒媳婦),廣州說成“心抱”,客家話...[繼續(xù)閱讀]
又稱“半齒音”。三十六字母中的日母即半齒。今稱舌面閃音。按照語音學原理來說,閃音是顫音的變體,所以標為[r]。這個舌面閃音后來變?yōu)樯嗉夂笠?卷舌音),漢語拼音方案寫作[r]。日母和正齒音“照穿床審禪”[]發(fā)音部位相同,只是...[繼續(xù)閱讀]
指詩歌甲行后的字數和乙行后的字數完全相同。例如:啊啊,我們是呀動也不敢一動!我們到兵間去罷,我們到民間去罷,朋友喲,愴痛是無用,多言也是無用!這種半疊句的情況西洋詩罕見,在漢語白話詩歌里可見到一些例子。(15·218)...[繼續(xù)閱讀]
指“半元音”(semivowel)。半元音發(fā)音時,舌頭翹起很高,超過了發(fā)最高元音時的高度,導致有摩擦音發(fā)生,又仍然保留著近似元音的音色。但因為半元音帶有摩擦性(這正是輔音的特征),因此也可以稱為半輔音。參見“半元音”。(4·19)...[繼續(xù)閱讀]
“半齒”的代稱。宋代鄭樵《七音略》(在《通志》內)用羽、徵、角、商、宮、半徵、半商代稱唇、舌、牙、齒、喉、半舌、半齒,其中商即齒音,半商即半齒音。(4·118)...[繼續(xù)閱讀]
又稱“半舌音”。三十六字母中的來母即半舌,今稱邊音。按照語音學原理來說,半舌(邊音)發(fā)音時舌尖和前齒齦接觸,兩邊留著空道讓氣流出來,國際音標是[l]。來母[l]和舌頭音“端透定泥”[t][t‘][d][n]發(fā)音部位相同,只是發(fā)音方法不同...[繼續(xù)閱讀]
指副詞。因為副詞還能表示程度、范圍、時間、否定作用等,和純粹的虛詞不同,或者說是介于虛詞和實詞之間的一種詞,所以可認為是半實詞。半實詞是實多于虛。副詞因為近似虛詞,所以只能用于末品。例如“又來”、“更好”、“...[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