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漢語知識 > 成語故事 > 正文

王祥臥冰
成語故事

王祥臥冰11.jpg

成語解釋:

        王祥臥冰是一個古老的成語,源自于中國古代的孝道故事。它的字面意思是指王祥為了盡孝,在冰上躺臥,希望以自己的體溫融化堅冰,為母親求得鯉魚。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子女對父母極盡孝道,不惜付出一切代價。

成語出處:

        這個成語的故事最早出現(xiàn)在晉代的干寶所著的《搜神記》中,后來又被收錄在《晉書·王祥傳》等史籍中。故事講述了王祥在寒冷的冬天,為了滿足生病母親的愿望,躺在冰上捕魚的事跡。

故事來源:

        王祥是晉朝人,他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但是,當父母生病時,他仍然衣不解帶地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隱居二十余年,后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nóng)、司空、太尉。

引申意義:

        除了形容孝道之外,王祥臥冰這個成語還可以引申為對長輩、對上級、對國家等的忠誠和奉獻。它強調了一種為了更高的目標或信仰,不惜犧牲自我、勇往直前的精神。

比喻意義:

        這個成語通常被用來比喻子女對父母的孝順和無私奉獻,也可以用來比喻為了某個重要目標或信仰而做出的巨大努力和犧牲。

近義詞:

        孝感天地、臥冰求鯉、盡孝竭忠等,都表示對長輩的孝順和忠誠。

反義詞:

        不孝之子、忤逆不孝等,表示對長輩的不尊重和不孝順。

成語辨析:

        在使用王祥臥冰時,要注意與其他類似成語的辨析。例如,“臥冰求鯉”雖然與王祥臥冰有相似的情節(jié),但側重點不同,“臥冰求鯉”更多地強調為了達到目的而采取的不尋常手段,而王祥臥冰則更強調孝道和奉獻精神。

文化內涵與智慧:

        王祥臥冰的故事不僅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的孝道文化,還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和人文精神。它告訴我們,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之一,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品質。同時,這個故事也啟示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就一定能夠戰(zhàn)勝病魔、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美好生活。這種精神不僅對個人成長有重要意義,也對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故事:

        王祥是西晉瑯邪臨沂(今屬山東)人。他幼年時,親生母親薛氏就生病死了,他的父親王融又再娶朱氏。朱氏把王祥看成眼中釘,想盡辦法虐待他??墒峭跸閷竽高€是非常孝順。朱氏生了病,王祥衣不解帶,日夜服侍。湯藥煎好了,他怕藥太燙或者太冷,總要自己先喝一口,嘗一嘗冷熱,方才端給后母吃。
        王家院子里有棵李樹,結的李子又大又甜,非??煽?。有一年,樹上結的李子特別多。李子快要成熟了,朱氏愛吃李子,擔心鳥雀來啄食,叫王祥在院子里趕鳥雀。一天夜里,空中突然刮起大風,一會兒,又下起傾盆大雨。不少李子經(jīng)受不住風吹雨打,一個接一個地落了下來。王祥趕到院子里,抱著李樹,痛哭失聲。朱氏看了,也不覺感動起來。
        一年冬天,朱氏忽然想吃鮮魚。當時天寒地凍,河面上結了厚厚一層冰,漁民無法下網(wǎng)捕魚。王祥跑了幾條街鎮(zhèn),買不到鮮魚。他決心讓后母吃到鮮魚,就對她說:“這事包在我身上。漁民不打魚,我自己去捕撈?!?br/>        王祥拿了漁網(wǎng)和木棒,跑到河旁,準備把冰擊開,然后下網(wǎng)。冬天衣服太厚,不便用力,王祥就脫去外衣,用力敲冰。冰太厚了,一時很難敲打。他想,為什么不在冰上躺一躺,這樣,既可休息,又可利用自己的體溫融化堅冰。于是,他真的在冰上躺了一會。不久,他又繼續(xù)起來打冰。他不斷地使勁敲擊,最后終于在冰上打了一個老大的窟窿。
        王祥望著窟窿,高興極了。他撒下網(wǎng)去,第一網(wǎng)就捕獲了兩條金色的大鯉魚。他連忙把這兩條鯉魚拿回家,孝敬后母。
鄰居知道了,都翹起大拇指說:“王祥這小伙子,真是一個少見的大孝子呀!”
        由于王祥想盡辦法孝敬后母,后來朱氏終于感悟,對待王祥也像對待親生兒子一樣了。
        王祥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孝子。過去傳說他解開衣服,睡在冰上,一會兒冰開了,兩條鯉魚自動跳了上來。這說法太神奇了,很難叫人相信。其實,他是脫去外衣以后,再擊冰捕魚的。
        后來,“王祥臥冰”這個成語,用來稱頌想盡一切辦法孝順父母的行為。

開通會員,享受整站包年服務立即開通 >
說明: 本文檔由創(chuàng)作者上傳發(fā)布,版權歸屬創(chuàng)作者。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點擊申訴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