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天下找不出第二個。形容出類拔萃,獨一無二。
出處:
《史記·信陵君列傳》:“始吾聞夫人弟公子天下無雙?!币约啊稏|周列國志》第一百七回:“今知燕王欲送死人之女,與之聯(lián)姻,長公子在日,自以為天下無雙,今其在九泉之下,安得瞑目乎?”
來源:
這個成語源于古代的歷史文獻。最初,這個詞語被用來描述某個人在某種技藝或品德上超群出眾,到了無人能敵的地步。比如,《史記》中提到的公子,其品德、才華或武藝被認為在當(dāng)時無人能及。
引申意義:
除了字面上的意義,“天下無雙”也常被用來形容某種技能、作品、事跡等達到極高的境界或成就,以至于在同一領(lǐng)域內(nèi)無人可以比擬。
比喻意義:
通常用來比喻某人或某事物在某一方面非常優(yōu)秀,以至于難以找到與其相匹敵的同類。
近義詞:
獨一無二、無與倫比、出類拔萃、舉世無雙、蓋世無敵。
反義詞:
比比皆是、司空見慣、無奇不有、不足為奇。
辨析:
“天下無雙”和“獨一無二”都有獨一無二的意思,但“天下無雙”更多用來形容在某一方面無人能敵的情況,而“獨一無二”則更多強調(diào)事物的獨特性和無可替代性。
文化內(nèi)涵與智慧:
“天下無雙”這個成語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中對于卓越、超凡和極致的追求。它鼓勵人們在各自的領(lǐng)域中努力做到最好,不斷超越自我,追求無雙的境界。同時,也警示人們要認識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即使達到了無雙的境界,也不應(yīng)自滿和固步自封,而要不斷學(xué)習(xí)和進步。這種對于卓越的追求和對于自滿的警示,是中國文化中重要的智慧之一。**總結(jié)**:“天下無雙”這個成語源于古代歷史文獻,原指某人在技藝或品德上出類拔萃,后來被引申為形容某種技能、作品或事跡等達到極高的境界。它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中對于卓越、超凡和極致的追求,鼓勵人們不斷努力超越自我,同時也警示人們要保持謙虛,不斷學(xué)習(xí)和進步。
故事:
戰(zhàn)國時期,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弟信陵君竊符救趙,調(diào)動魏國軍隊擊退了圍攻趙國都城邯鄲的秦軍,受到了趙國君臣百姓的贊揚。但信陵君擔(dān)心兄長會治他竊取兵符的罪行,要求在趙國定居。
信陵君素來以禮賢下士聞名天下。留在趙國后,仍然四處招賢。
他聽說趙國處士毛公、薛公很有才能,就派人去請。但毛、薛二人有意躲藏,不肯出來相見。信陵君打聽到二人分別藏身于賭場和酒家中,就獨自悄悄去賭場和酒家尋訪,終于結(jié)識了薛、毛二公。
趙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得知信陵君自貶身份經(jīng)常去賭場和酒家,就對自己夫人說:“以前聽說你弟弟為人出人頭地,天下罕見;如今看來卻是徒有虛名,與市井之徒?jīng)]有什么區(qū)別!”
平原君夫人把丈夫的議論轉(zhuǎn)告信陵君。信陵君說:“我很早便聽說了薛公和毛公的才名。為了和他們結(jié)識,我才不顧身份出入賭場和酒家。既然平原君不理解我,還要恥笑我,那么我也該離開趙國了?!?br/> 平原君聽說信陵君要走,也知道自己講話失禮,就主動登門賠罪,并再三挽留。
信陵君就留在了趙國,而且名望更高了。有許多平原君門下的門客都投到信陵君門下去了。這樣一住就是十年之久。
秦國見信陵君久久不回魏國,就乘機向魏國發(fā)動進攻。魏王見情勢緊張,急忙派人請信陵君回國。
信陵君怕魏王還不能原諒他過去的竊符之罪,不準(zhǔn)備回魏國。這時,毛、薛二人出來勸他說:“魏國有難需要公子相助。如果公子不肯,秦軍攻破都城大梁,那時候,天下人必會恥笑公子?!?br/> 信陵君聽了他倆的話,立即意識到自己錯了。他馬上回到魏國。魏王見到多年不見的兄弟,不禁淚流滿面。
魏王任命信陵君為上將軍。信陵君邀請各諸侯國相助,諸侯各國聽說魏國任命信陵君為將,都覺得很有希望擊敗秦軍,欣然同意了。
信陵君率領(lǐng)魏、齊、韓、楚、燕、趙六國聯(lián)軍,大敗秦軍于黃河南岸,并乘勝追擊,直逼函谷關(guān)。從此,秦國再也不敢輕易攻打魏國了。
當(dāng)時,信陵君的名聲威震天下。他熟知兵法,因此諸侯各國若有兵法著作,都拿來給信陵君過目并署上他的名字。人們把這些著作稱為《魏公子兵法》。信陵君的處世為人,更是被贊譽為“天下無雙”。
后來,人們用“天下無雙”這個成語,來形容出類拔萃,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