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堂內的彩畫裝飾,也是莊嚴的一部分。其中大多為佛教人物和故事畫。還有少部分屬于密宗的“曼荼羅”系統(tǒng)。應該說明,這些壁畫彩繪、天井平棋等,凡是繪制在殿堂內的,那就是莊嚴的一部分。還有一些畫卷、掛軸等,本來是獨立的...[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殿堂內的彩畫裝飾,也是莊嚴的一部分。其中大多為佛教人物和故事畫。還有少部分屬于密宗的“曼荼羅”系統(tǒng)。應該說明,這些壁畫彩繪、天井平棋等,凡是繪制在殿堂內的,那就是莊嚴的一部分。還有一些畫卷、掛軸等,本來是獨立的...[繼續(xù)閱讀]
佛教寺院的壁畫或卷軸畫等類畫面中,常出現(xiàn)由方形和圓形圖案界成的畫。畫的是曼荼羅,這類畫特稱現(xiàn)圖曼荼羅。南亞次大陸的密宗在修持自創(chuàng)的一套“秘密法”時,為防止魔鬼聚合侵襲,在地上畫出一個圓形或方形的區(qū)域,甚至建立一...[繼續(xù)閱讀]
“供具”這個詞語,本是漢語中固有的,在漢代很流行。它的意思大致是“備供酒食,具設食具食物”。例如,《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范雎大供具,盡請諸侯吏,與坐堂上,食飲甚設?!边€有那《漢書·敘傳上》:“迎延滿堂,日為供具?!?..[繼續(xù)閱讀]
所謂“三具足”,就是香爐一具,燭臺一對,花瓶一對。按種類為三,故稱“三具足”;按個數(shù)為五,則稱為“五具足”。這一整套擺在供桌之上,民間稱為“五供”。應該說明,這樣一套上供的供器是通用型的,或者說是“全民所有制”的,不...[繼續(xù)閱讀]
七寶,是梵語Saptaratnāni的意譯。它有兩種涵義:一種涵義是指佛國七種珍貴的珠寶金玉。其種類與用途,各經所說不一,今舉四種有代表性的說法如下:《無量壽經》卷上:“其佛國土,自然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chēqú車...[繼續(xù)閱讀]
佛教僧人所穿的制式著裝,應該說是由佛祖釋迦牟尼他老人家親自制定的,是“律”(佛教三藏經律論的“律”)有明文的。但也應該說明,這種著裝方式和式樣,是參酌當時的南亞次大陸民間及各教派的服裝而定的,主要適應熱帶與亞熱帶...[繼續(xù)閱讀]
按照南亞次大陸原始佛教的傳統(tǒng),或者說是佛說律傳,如法應法的法服只有“三衣”和“五衣”?!叭隆笔氰笪腡rīniCīvarāni的意譯,專指佛教“律”中規(guī)定的準許個人擁有的三種衣服。它們是比丘所服,比丘尼也可以穿。它們是佛教出...[繼續(xù)閱讀]
首先要說明的三點是:第一點,釋迦牟尼佛涅槃后幾百年間,原始佛教在教理上分為許多部(一般說是二十部),在戒律上也分為五部。各部之間對三衣顏色的認識與規(guī)定略有不同,因而導致所穿袈裟的顏色各異。但是,“kasāya”色,在五部中...[繼續(xù)閱讀]
如上所述,漢化佛教的僧服,一方面得遵從清規(guī)戒律的規(guī)定,參照南亞次大陸的老式樣;另一方面,受當時當?shù)厣鐣挠绊?要考慮氣候、民俗等情況變通行事;再一方面,還受到高層領導如帝王以及政府機構的制約和強制。兩千年間變化多端...[繼續(xù)閱讀]
這一節(jié)中,講的是僧人個人可以保留哪些私有物品的事?!半S身具”這個術語,大致可以概括允許僧人保留的個人生活與學習用品的全部內容。佛教出家五眾,即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和式叉摩那,大體上可以總稱為僧伽,這是梵文...[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