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6月26日,耆英與璞鼎查在香港互換《南京條約》批準書。在此期間,雙方還商定了通商章程和輸稅事例,確定廣州一口于7月27日按新定稅則開市貿(mào)易,其余福州、廈門、寧波、上海四口,于章程送到之日,即行開關交...[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6月26日,耆英與璞鼎查在香港互換《南京條約》批準書。在此期間,雙方還商定了通商章程和輸稅事例,確定廣州一口于7月27日按新定稅則開市貿(mào)易,其余福州、廈門、寧波、上海四口,于章程送到之日,即行開關交...[繼續(xù)閱讀]
《虎門條約》本名《善后事宜清冊附粘和約》或《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條款》,是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10月8日由耆英與璞鼎查分別代表清政府與英國政府在虎門簽訂的。7月22日在香港公布的《五口通商章程》及《海關稅則》,也被看作...[繼續(xù)閱讀]
《南京條約》簽訂后,英國侵略者陸續(xù)退回廣東,清政府任命伊里布為欽差大臣,赴廣州繼續(xù)辦理對英交涉。英國侵略者回到廣東后,于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11月間恃強欲入廣州城,激起了民憤,廣州人民遍貼反對英國侵略者入城告示。廣...[繼續(xù)閱讀]
中美《望廈條約》,又稱《中美五口貿(mào)易章程》,是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7月3日,由欽差大臣、兩廣總督耆英和美國專使顧圣在澳門界柵外望廈村簽訂的。在林則徐領導的轟轟烈烈的廣州禁煙運動中,美國鴉片煙販的利益也受到了嚴重...[繼續(xù)閱讀]
中法《黃埔條約》,又稱《中法五口貿(mào)易章程》,是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10月24日,由欽差大臣、兩廣總督耆英和法國公使拉萼尼在廣州黃埔的一艘法國兵船“阿吉默特”號上簽訂的。法國的對外貿(mào)易遠在英、美之下。鴉片戰(zhàn)爭發(fā)生后...[繼續(xù)閱讀]
法國一貫利用天主教作為對外侵略的重要工具之一,但清政府于1724年(清雍正元年)初宣布的教禁令,是對法國企圖利用宗教進行侵略的一個重大障礙。法國雖然從《黃埔條約》中取得了在五口建教堂傳教之權,但清政府的教禁仍未廢除...[繼續(xù)閱讀]
《上海租地章程》,又稱《上海第一次地皮章程》、《上海地產(chǎn)章程》或《上海租界章程》。系由上海道臺宮慕久與英國駐上海領事巴富爾所議定,于1845年11月29日(清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一日),以上海道臺告示的形式公布。該章程中文...[繼續(xù)閱讀]
對于上海的重要地位,外國侵略者早就有所認識了。早在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德國傳教士郭士立受東印度公司雇傭,到上海進行偵察活動時,即已認識到上海是當時中國最活躍的商業(yè)城市,如果僅就國內(nèi)貿(mào)易來說,其地位超過廣州。他慫...[繼續(xù)閱讀]
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4月4日,清朝特派欽差大臣、兩廣總督耆英與英國駐華公使德庇時分別代表本國政府在虎門簽定了《退還舟山條約》。根據(jù)《南京條約》第七條規(guī)定,2100萬賠款自1842年起共分4年還清;第十二條又規(guī)定,舟山島及廈...[繼續(xù)閱讀]
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12月5日中午,英人攜帶武器到廣州府河北路一帶“游歷”,至黃竹岐村時,與村民互毆,造成英人6名死亡,村民1死1傷。耆英得訊后,立即飭令廣州府暨南海、番禹二縣飛速前往根查。正在查辦間,英人頭目聲稱:被害...[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