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梵文Ksitigarbhah,義為萬物藏育于大地,喻此菩薩功能巨大。北涼失譯者名《大方廣十輪經》卷一稱:“持戒不動如須彌山,精進難壞猶如金剛,忍辱堅固亦如大地,總持正法心無二相,禪定莊嚴如妙花鬘,智慧深廣猶如大海。”(唐)玄奘譯...[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地藏,梵文Ksitigarbhah,義為萬物藏育于大地,喻此菩薩功能巨大。北涼失譯者名《大方廣十輪經》卷一稱:“持戒不動如須彌山,精進難壞猶如金剛,忍辱堅固亦如大地,總持正法心無二相,禪定莊嚴如妙花鬘,智慧深廣猶如大海。”(唐)玄奘譯...[繼續(xù)閱讀]
20世紀初以來,許多學者關注過地藏圖像,但研究敦煌地藏圖像的論文不多,取得的成就十分有限,比較詳細的論文論著有:1937年,松本榮一出版《敦煌畫研究》,與地藏有關的論述見第三章第七節(jié)“披帽地藏菩薩圖”、第八節(jié)“十王經圖卷...[繼續(xù)閱讀]
地藏圖像的表現(xiàn)形式與組合關系有許多差異,學者多予以分類。河原由雄分作七類:單尊像、觀音地藏組合像、密教像、配云地藏像、披帽像、配十王地藏像、十王經圖卷中的地藏像。潘亮文分為五類:單尊像、配六道地藏像、配十王...[繼續(xù)閱讀]
南北朝時期就流行觀音信仰,地藏信仰和地藏圖像則產生于初唐。觀音主要拯救人間苦難,地藏既能拯救人間苦難,也能拯救陰間(地獄)苦難。地藏信仰在唐宋時期非常流行,但在印度罕見其蹤,所以地藏信仰是佛教在中國發(fā)展的特有產物...[繼續(xù)閱讀]
敦煌地藏圖像出現(xiàn)在唐前期,此前對敦煌唐前期地藏像的報告錯誤不少,需要重新調查、核對。新發(fā)現(xiàn)5身地藏單尊像:初唐第333窟東壁門南、門北各畫一身地藏立像,原稱弟子,但均有一手托寶珠,可以確定為地藏像。②盛唐第41窟東壁門...[繼續(xù)閱讀]
唐后期的地藏菩薩多數(shù)是比丘形,還出現(xiàn)了作為密教八大菩薩之一的菩薩形地藏像。據(jù)劉永增先生統(tǒng)計,敦煌石窟壁畫中有8鋪八大菩薩曼荼羅(14、170、234窟,榆20、25、35、38窟,東千佛洞第7窟。“榆”指榆林窟),其中作為八大菩薩之一的...[繼續(xù)閱讀]
1.五代時期21身五代時期敦煌壁畫中有21身地藏像,位置多集中在甬道頂(12身)、前室(4身)。這些地藏像畫幅較以前增大,主尊多為披帽像,坐像,如同佛說法圖,儼然成為釋迦涅槃之后、彌勒成佛之前的救世主,地藏身份大大得到提升。具體...[繼續(xù)閱讀]
敦煌紙絹畫的具體年代尚無詳細劃分,故本文按照單尊像、組合像來考察。1.單尊像20身敦煌紙絹畫中的地藏單尊像有20身,其中15幅為幡畫,占四分之三,其中MG.17658為絹畫比丘立像,左手胸前持念珠,念珠放光,右手持錫杖。上方一禪定佛...[繼續(xù)閱讀]
《開元釋教錄》卷一三論及《天請問經》時解釋說:“右《賢者五福》《天請問》二經,《大周》等錄皆編大乘經中,今尋文理,頗涉小宗,故移編此?!薄敦懺尳啼洝肪矶蛑??!堕_元釋教錄》卷二○“小乘經律論、賢圣集傳入藏目...[繼續(xù)閱讀]
敦煌遺書中的《天請問經》寫本共有20余件,即英藏S.2089、3916、4119、4548、5367、5458、5531、5675、5708,法藏P.2401、2374,俄藏Дx.11A、982、2130、2497(F730、729、2321、2320),中國國家圖書館藏BD06001、BD05755背、BD14813,天津藝術博物館藏4532號,散52...[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