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對形而上學特別是它的主要特征之一片面性的一種簡明、生動、通俗的說法。一點論否認事物自身的矛盾性,否認對立面的統(tǒng)一和斗爭,否認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一點論的公式是:“是——是,否——否”;要么肯定一...[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毛澤東對形而上學特別是它的主要特征之一片面性的一種簡明、生動、通俗的說法。一點論否認事物自身的矛盾性,否認對立面的統(tǒng)一和斗爭,否認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一點論的公式是:“是——是,否——否”;要么肯定一...[繼續(xù)閱讀]
即事物的可分性。是指差別的內在發(fā)生,說明事物、現(xiàn)象、過程都必然分為兩個互相排斥的對立方面、屬性和趨勢。我國最早提出這個哲學命題的是宋代哲學家邵雍。他在解釋《易傳·系辭》中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皇極經世...[繼續(xù)閱讀]
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般原則。它是哲學方法在認識和實踐中的進一步運用,又是各門專門方法的概括和總結。一般方法從普遍性原則上研究客觀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認識世界的途徑。一般方法在指導原則上與哲學根本方法不同,它是...[繼續(xù)閱讀]
是研究客觀世界的某些側面而又在相應領域里通用的研究原則、方式的總和。這種原則和方式可用于極不相同的領域之中。如控制論、系統(tǒng)論方法、數(shù)學方法、形式化方法、統(tǒng)計學方法、信息方法、反饋方法、功能模擬方法等等。...[繼續(xù)閱讀]
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創(chuàng)始人康德的哲學用語,亦可譯為“互相沖突”。指兩個互相排斥但同樣是可論證的命題(或規(guī)定)之間的矛盾。在康德的哲學體系中,理性的“二律背反”占有重要地位??档缕髨D用“二律背反”來證明理性在認識世...[繼續(xù)閱讀]
亦稱“三段論”、“三段論法”。由一個共同概念聯(lián)系著的兩個性質判斷作前提,推出另一個性質判斷作結論的推理。是演繹推理的基本形式。三段論式是由大前提、小前提、結論三個部分組成。每一個部分都是直言判斷。前二個判...[繼續(xù)閱讀]
反映客觀物質世界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的一對范疇。個別指單個的、特殊的事物,又指事物的個性。一般指許多個別事物所屬的一類事物,又指事物的共性。如歷史上的奴隸主階級、地主階級、資本家階級等是個別,它們都是剝削階級則是...[繼續(xù)閱讀]
是反映客觀事物的聯(lián)系、相互依賴和相互轉化的一對范疇。個性,指一事物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個別的、特殊的性質,它使事物具有各自的特點。共性,指不同事物所共有的普遍的性質,它決定這類事物發(fā)展的基本趨勢。事物的共性和個性...[繼續(xù)閱讀]
美國實用主義的認識和研究方法。是由實用主義的主要代表約翰·杜威在工具主義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五步法是認識和科學研究必須經歷的五個步驟:(1)感到困難;(2)尋找難點(問題);(3)提出假設;(4)根據假設而推理;(5)通過行動以檢...[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上關于天和人的相互關系的辯論。唯心主義主張“天人合一”。殷周時就出現(xiàn)了天命論,認為天有意志,所以主宰人的命運。春秋時的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但也強調“畏天命”的必要。墨子重視人的“...[繼續(xù)閱讀]